张仪,魏国人,具体出生年月无从考证,史书对他的家世背景也鲜有记载。年轻时,他曾拜访纵横家开山鼻祖鬼谷子,潜心学习游说谋略之术。
张仪所处的时代正值战国中期,经过了上百个诸侯国相互征伐吞并的混乱年代,许多小国已经被历史洪流淹没。取代它们的是七雄争霸的格局,各诸侯国时而结盟,时而开战,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成为当时的主旋律。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鬼谷子创立的纵横家学派逐渐兴盛起来。
他的弟子们活跃于诸侯国之间穿梭游说,张仪尤为出色,天赋异禀,备受鬼谷子的器重。多年苦读之后,张仪完成学业,准备踏上游说各国诸侯的征程。比他早几年出山的师兄苏秦,已经成为赵国的相国,提出了“合纵”策略,主张六国联合抗秦。
张仪出山后拜访苏秦,苏秦担忧秦国会趁机攻打各诸侯,致使联盟早早瓦解。为了寻找一个能派往秦国工作的合适人选,苏秦支持张仪前往秦国,并帮他介绍给秦惠文王。彼时苏秦并未预料到,这位比他年轻一辈的师弟,竟将成为他外交策略上的最大对手。
展开剩余86%张仪思维敏捷,口才出众,获得秦惠文王的赏识,被任命为客卿,共同策划如何攻伐其他诸侯国。与苏秦主张合纵不同,张仪推崇“连横”策略,主张与六国中部分国家分别结盟,逐个击破,瓦解合纵联盟。
简而言之,合纵是弱国联合抵抗强秦,而连横则是秦国以强凌弱,逐个击破诸侯国。依托连横理论,张仪积极参与秦国外交,踏上漫长的外交征程,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扫除障碍。
前328年,秦惠文王派遣公子华和张仪攻占魏国蒲阳。张仪建议将蒲阳归还魏国,成功说服魏惠王割让上郡十五县和少梁给秦国。初到秦国,张仪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,秦惠文王大为欣喜,任命他为相,参与军政及外交事务。
前322年,张仪赴魏国,劝魏王率先臣服秦国,期望带动其他诸侯效仿。魏惠王对此威胁不以为然。但外交成败与国力相关,张仪暗示秦军出兵占领曲沃。五年间,张仪多次游说魏王退出合纵,臣服秦国。
期间,魏国联合韩、赵、燕、齐及匈奴攻秦,但被秦军击败,伤亡达八万二千。魏国在秦军武力压迫下被迫退出合纵,请张仪居中斡旋和解。张仪初登仕途即成功瓦解六国合纵,令秦国刮目相看。
然而张仪最辉煌之举,是通过巧言令色,促使秦国宿敌楚国陷入困境。战国中期,秦、齐、楚三国最为强盛,前313年,齐楚结成合纵联盟,意图从东南夹击秦国。
秦惠文王忧心忡忡,张仪挺身而出,自告奋勇前往楚国破坏联盟。他不仅想在秦国建功,还欲通过连横击败师兄苏秦,称霸纵横家。
出使楚国前,张仪准备充分,携带大量财物。抵楚后,他首先重金收买楚国大夫靳尚、楚怀王之子子兰及宠妃郑袖。随后,他拜见楚怀王,先不直言反对合纵,而是套近乎,说秦惠文王的妃子芈氏是楚人,秦楚关系亲密。
楚怀王放下戒备,愿与张仪继续谈判,但仍对是否断绝与齐国联盟保持警惕。张仪继续吹捧楚国与怀王,称楚为秦国最尊敬的国家,怀王心高气傲,听得颇为得意。
然而仅靠吹捧不足以破坏合纵,张仪亮出终极诱饵:若楚国断绝与齐国盟约,秦王将赠予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,并遣秦国女子为侍妾,永结兄弟之好。贪婪的楚怀王被巨大利益诱惑,欣然答应。
当时楚国朝政颓废,大臣多不警惕,唯有大夫陈轸力劝楚怀王勿信张仪,指出土地非但难得,反将招致秦齐合纵祸患。但怀王不听,一心想要秦土。
不久楚怀王与齐断盟,派使者随张仪赴秦国接收土地。张仪回秦后装病三月不上朝,楚怀王误以为断交尚未彻底,为示诚意,竟派人辱骂齐宣王,激怒齐国,齐王反而转而亲秦。
张仪见机行事,坦言只有六里封地,否认曾许诺六百里。楚使者回国禀报,楚怀王方知被骗,大怒,率军攻秦。
愤怒让楚国冲动出战,准备不足注定惨败。丹阳战役楚军大败,死伤八万余,主帅屈匄等七十余将领被俘。楚怀王震怒,调集兵力再战蓝田,秦军统帅樗里疾指挥有方,楚军再度惨败。
两战后,楚国主力重创,屈氏家族元气大伤,一蹶不振。秦国趁机夺汉中,控制西部门户,掌握对楚战略主动权。韩魏趁机进攻,夺占楚中原领土。楚国由盛转衰,这一切都离不开张仪在外交上的推动。
张仪被誉为战国第一外交家,源于他非凡胆识。按理丹阳蓝田两战后应当止步,他却再次出使楚国,欲求黔中土地。楚怀王见其再来,怒将他囚禁。
此时妃子郑袖出面劝说,称若杀张仪,秦必发动大规模报复,楚国必陷生灵涂炭。楚怀王畏惧,释放张仪。
张仪获释不归秦国,继续游说怀王。表面索求土地,实为破坏合纵。怀王终上钩,不敢得罪秦国,同意与秦结盟,背弃合纵。
张仪不仅成功连横,还将楚怀王掌控于手心。大夫屈原愤怒谏言无果。不到两年,楚国分崩离析,面对秦军强大实力,只能屈服。
张仪戏弄楚国,彰显他顶级说客本色。但让他稳坐战国第一外交家之位,是凭一己之力拆解六国合纵联盟。
他穿梭于各诸侯间,运用纵横捭阖,巧妙借力打力,将外交谋略发挥极致。解决楚国后,张仪独自前往韩国,最弱小的战国七雄。
见韩宣惠王,张仪直言不讳,采取“胡萝卜加大棒”策略,要么归秦,要么遭秦军攻击。又许诺帮秦削弱楚国,胜利后分得部分楚地。韩王唯唯诺诺,不敢违命。
此为连横第一步,秦惠文王大喜,赐张仪五座城邑,封武信君。张仪旋即赶赴齐国。
前311年,张仪见齐湣王,齐国为东方大国,张仪软硬兼施。先大肆吹捧齐王,再泼冷水,警告秦楚已盟,韩魏皆服秦,齐若不归顺,必遭韩魏赵兵夹击。
同时贬低齐国内主张合纵之臣。齐湣王庸碌,为保自身安全,选择听从张仪。并自嘲齐国偏远,不懂国家大计。
离齐后,张仪赴赵国,面对铁腕君主赵武灵王,改用诚恳态度,称秦国将联合齐韩魏攻赵。劝赵王与秦王会晤,达成暂时和平。赵王权衡利弊,同意。
继而张仪前往燕国,游说燕昭王。燕国实力仅次于韩,张仪直言不讳,劝其臣服秦国,否则秦将驱赵攻燕。燕昭王言辞谦卑,自认处于蛮荒,愿意听命。
一年之内,张仪成功瓦解合纵联盟,使诸国纷纷与秦国连横,气势如虹。
然而前311年,张仪回秦途中,秦惠文王驾崩,秦武王嬴荡继位。嬴荡不喜张仪,群臣又加污蔑。张仪担忧重蹈商鞅覆辙,辞相归魏,二年后郁郁而终。
但张仪的历史地位超过师兄苏秦,稳坐战国第一纵横家宝座。司马迁评曰:“三晋多权变之士,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。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,然世恶苏秦者,以其先死,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,成其衡道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怎么加杠杆10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